查看原文
其他

【辅导员讲本书013期】从一个横截面看历史——孙安斗讲《万历十五年》

孙安斗 哈工程学工 2023-01-07

▲ 点击收听语音版全文▲


【辅导员讲本书013期】

从一个横截面看历史——孙安斗讲《万历十五年》

文|孙安斗 听海扬帆辅导员工作室



各位同学:

大家好!

我是孙安斗。很荣幸能够通过听海扬帆工作室这一平台,与大家一起探讨读书。

今天,我要给大家推荐一本书,这本书叫《万历十五年》。作者是美籍华人黄仁宇。黄仁宇进大学以前,有过漫长的非学院生涯和底层生涯经历。他1918年出生于湖南长沙,1936年考入南开大学理学院机电工程系。全面抗战爆发后,黄仁宇辍学参军抗日。1950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求学,以34岁的“高龄”从大学三年级读起,先念新闻系,后转至历史系,1954年大学本科毕业, 后分别于1957年和1964年获得历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。黄仁宇以历史学家、中国历史明史专家,大历史观的倡导者而为世人所知。著有《万历十五年》、《中国大历史》等畅销书籍。

《万历十五年》是黄仁宇的代表作之一,英文版名称《1587,无关紧要的一年》。1976年在美国出版,一经问世后,风行数十年,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。1982年中文版在中国大陆出版,成为风靡一时的经典畅销书籍,其影响力事实上很大程度已经超出了学术领域的范畴。

▲本期思维导图▲

万历十五年——历史上一部失败的总记录

“万历”是明朝第十三个皇帝,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,万历十五年,即公元1587年,距今431年,此时距离大明王朝开国已经过去了219年这一年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,无事可记,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他发展的尽头。在这个时候,皇帝的励精图治,或者宴安耽乐,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,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,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,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,最后的结果,都是无分善恶,统统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,有的身败,有的名裂,还有的人则身败兼名裂。《万历十五年》中讲述的故事,都以悲剧性的结尾结束。在作者看来,万历十五年是为历史上一部失败的总记录。


从一个横截面看历史

《万历十五年》这本书的写作手法比较新奇,它不是以整个历史时间的纵向来梳理点评历史事件,而是选择万历十五年这一时间点,通过对六个人物平淡无奇的记述,让我们可以从一个横截面看历史。本书开启了一种史学平民化的写作,阅读趣味性较强,让历史走出书斋进入了大众社会的日常。作者通过聚焦明末一个“无关紧要”的年份,讲述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,借助对皇帝朱翊钧、首辅张居正、申时行以及文官海瑞、武将戚继光、思想家李贽这6个代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历史人物的点评,管窥到16 世纪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的种种问题,描绘出了大明王朝走向衰落的一个瞬间。

例如,就在1587年既万历十五年,辽东巡抚注意到一个建州酋长正在逐渐开疆扩土,吞并附近的部落。他察觉到养虎将要贻患,于是派兵征讨,但出师不利。他认为失败的原因,在于部下开源道参政不依令行事,将征剿改为招抚,于是参劾,但又被对方反参劾,文官内部产生纷争。首辅申时行认为这是一件小事,不值得引起内外文官不睦。在他的调停下,皇帝对双方均未追究,但对事件本事不置可否。于是这位酋长得以继续发展他的千秋大业,据当日记录称,他叫努尔哈赤,若干年后,他的庙号为清太祖

大手笔下的大历史观

同时,黄仁宇的立足点绝不仅仅止于明代这一横截面。横向,他对比了同时期欧美国家社会的资本主义发展; 纵向,亦有中国文人独有的怀古思今的思想。只有将历史的基点推后三五百年才能摄入大历史的轮廓。

在阅读本书时,同学们要注意体会作者的这种大历史观,也即对历史材料的把握不仅需要用显微镜观察,结论阐述更需要用望远镜瞭望,在长时空的隧道里品评历史事件的发展。《万历十五年》作为一本历史书,并没有将笔墨仅仅集中在1587年的各种历史细节,而是将这一年与此前的明朝社会状况,与此后的社会变化联系起来,于是这一年中原本无足轻重的小事件便有了更宏观的意义。例如对名臣张居正评价。他曾是一人之下、万人之上的首辅大人,他也是被人指责有篡位之心的逆臣。但是不管人们怎样评价他,在他任首辅的岁月里,的确为维护大明王朝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,他扶持年幼的万历皇帝一步步地坐稳王位,他颁布新政,力图改变文官机构的作风,整顿经济,实现富国强兵。遗憾的是,在他努力实现自己宏图的同时,也埋下了失败的种子。在征税方面,他以皇帝的名义责令各府各县把税收按照规定全部缴足,这一空前的压力使得文官们对他极为不满,而他为了完成这一目标,不得不启用私臣,因为我国的幅员辽阔,交通落后,对个地方无法进行周密的控制,所以张居正不得不派私臣完成自己的命令,这也使他落得引用私人的下场。

从大历史的角度看,这一年里发生的一切,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大明王朝走向衰败的预兆。

活着的祖宗——万历皇帝

作者在书中对六个人物进行了记述点评,限于文章篇幅,本人在这里只对其中一位进行简要评述,抛砖引玉,希望引起大家的阅读兴趣。

小时候在影视剧的影响下,我曾经想象一个皇帝的生活是多么优越,五之尊、开疆扩土、说一不二、为所欲为。直到阅读本书,我才了解到真实皇帝的样子,其实也并不那么令人羡慕。

万历皇帝朱翊钧,小时候天资聪颖,每天在文华殿学习经书、书法、历史以及各种礼仪,6岁时立为太子, 9岁时当上了皇帝,在没有玩伴、没有娱乐和不能有个人兴趣爱好的环境中度过了单调枯燥的童年。成年亲政后,也需要认真地学习以保证能够有足够的能力应付国事,他还必须认真听取首辅张居正的意见。张居正死后,万历皇帝清算了曾经最敬重的恩师,抄其家产,夺其官阶,逐渐走出张居正实际把持朝政的阴影。但很快他发现摆脱张居正后,自己仍不过是一切祖训的执行者,即使贵为天子,也不过是一种制度所需要的产物,围绕皇帝的每一个行动,文官集团的大臣们都会提出预防性的批评,要求皇帝敬天法祖、端坐如仪等等,有逾距,就会受到言官的“建言”献策或“直谏”劝阻。在万历皇帝看来,君主已经是一个高度程式化的角色,不能有自己个性。帝国需要的是稳定,大明朝以建立维护超稳定的均衡结构为执政目标。这不仅导致社会思想在循环中因循守旧,更导致僵化的精神排斥任何突变,历史的悲剧正在于局中之人无法改变这一事实。当文官利益聚合体需要首脑的时候,皇帝万能;而一旦皇帝要伤害到这个聚合体的基础时,天子之权就会被关进笼子里,即使贵为天子,也不过是一种制度所需的产物,是活着的祖宗牌位。

最激烈的矛盾爆发于立嗣问题。以儒教为主的社会,一旦尊卑长幼秩序变动,国本就会崩塌。万历宠幸郑贵妃,欲废长立幼,以郑贵妃所生儿子朱常洵为太子,但文官集团激烈反对,交章固请,朱翊钧一概不听,彼此间在立太子问题上展开了长达20多年的拉锯战,皇帝、内阁、锦衣卫、东林党、阉党等各种势力均卷入其中。当杀人都丝毫无济于事的时候,皇帝最终妥协,于1601年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。

万历皇帝心中各种愿望难以实现,厌倦充当木偶,于是用消极怠工加以对抗和报复,拒绝上朝会见群臣,拒绝任命官员,不出席各种法定的礼仪活动,晏居深宫30多年不理朝政,创下中国皇帝长期怠政的空前记录。大明帝国的实力就这样被销蚀着,社会滑向混乱无序的深渊,后人议论明之亡实亡于神宗,究其原因大概就在于此。

《万历十五年》这本书,呈现了16 世纪末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状态,也就是尚未与世界潮流冲突时的社会形态。仔细阅读,不仅可以管窥我们自己独特的文明形态和历史传统,更可以对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启示。

此书作为经典之作,值得每位同学认真阅读。今天的探讨就到这里,谢谢大家!



参考文献

[1] 刘昕,大历史背后的人物命运-读黄仁宇万历十五年,社会科学论坛,2016/10。

[2] 王育,大手笔下的大历史-读黄仁宇万历十五年,北京城市学院学报,2009/9。

[3] 刘秋雅,太平下的危机-读万历十五年,南昌教育学院学报,2013/9。

[4] 姚远,法制史的大历史观-读黄仁宇先生万历十五年有感,法制博览,2016/3。


推荐阅读

中文书名:《万历十五年》

作者:黄仁宇著

出版社: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社(2006年6月第2版)


往期精选:

国际交流 | 关于举办2019年寒假赴美社会调研项目宣讲会的通知

【辅导员讲本书012期】英雄浴血铸荣光——吕刚讲《浴血荣光》

组图 | 红叶如旗引客来,工程秋意浓


文案:孙安斗

绘图:魏晚

音频处理:关萱丞

排版:知行微思工作室  何雨润

责编:叶紫丁、孙安斗

审核:丛建伟


后台回复晚安,小薇每晚送你一段暖心的话入梦 ( ^_^ )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